一、2023年工作总结
重点指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,城镇新增就业1.39万人,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%以上(其中:区外就业率14.7%),农牧民转移就业8.71万人、实现收入10.2亿元。
一是就业质量水平不断提升。职责任务清单化。制定就业工作责任清单,将责任体系和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一级、行业部门、各类企业。政策举措实效化。出台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若干政策措施》,完善就业资金管理使用办法。将岗位开发指标调整为岗位解决就业人数,提升就业指标实效性。宣传指导体系化。广泛开展就业形势、就业政策、就业典型、就业指导四位一体宣传,开设“拉萨就业创业”抖音宣传专号,发布政策、岗位信息2000余条,举办宣讲活动400余场次。就业服务精准化。实行就业实名制管理,创新落实“千名干部联系千名高校毕业生”就业帮扶机制。举办专业专场专项招聘活动188期,送岗下乡活动93期,建成投用西藏首个零工市场。打造拉萨甜茶(藏面馆)、当雄新牧人、雪域阿佳家政人为自治区级劳务品牌。“以工代训”“订单定向”培训7313人次,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389人次,“一户一技能”培训964人,脱贫人口培训5233人次。完善“项目找岗、组织动员、劳务输送、一站服务”工作模式,鼓励引导转移就业5.51万人、实现收入6.07亿元。区外就业多元化。选定区外17家企业为“组团式”就业基地,举办区外就业服务活动14期,开发区外就业岗位5000余个,实现区外就业2400余人。
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。在服务上做“加法”。搭建线上+线下业务办理平台,形成“社保网上服务大厅”服务参保单位和“掌上社保”服务参保个人的信息化经办模式。在流程上做“减法”。在全区率先实行基本养老、工伤、失业保险统一经办、统一核算、统一发放,推行“综窗受理”“一站式服务”。在兜底上做“乘法”。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,率先在全区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,开发个人养老金产品300余款,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9.14万户,存储个人养老金1700余万元。在观念上做“除法”。把社保服务“直通车”开进321个居民大院、9家企业、40余所寺庙,做到政策宣传“点对点”、业务办理“面对面”、答疑解惑“一对一”。
三是人才人事工作更加优化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落实职称制度改革,将中小学教师系列高、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市教育局。开展“定向评价、定向使用”岗位设置工作,通过“定向评价、定向使用”取得职称150余人。动态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。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,参加西藏特培8人。实施知识更新工程项目3个,培训400余人。人才队伍不断充实。在全区率先试点开展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工作,招聘社区工作者635名。乡村人才振兴扎实推进。制定《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若干措施》,设立乡村振兴“人才驿站”,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。
四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。综合治理不断完善。制定《政府投资项目农民工欠薪应急周转金使用管理办法》《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》,成立劳动争议法律服务站。推送欠薪企业联合惩戒名单企业4家,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0起。欠薪案件持续动态清零。系统治理不断拓展。选聘6名专职律师为劳动人事争议兼职仲裁员。城关区、堆龙德庆区、达孜区仲裁院建成投用。源头治理不断强化。开展专项执法活动,下达整改文书62份,行政处罚4家企业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、实名制管理、农民工工资专户基本实现全覆盖。
责任编辑:次仁平措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新闻